六安热线(0564.bbssq.com.cn)-六安人上热线-六安人气社区-中国BBS社区100强

  • 广告QQ806289073
  • 六安论坛 六安热线 打造六安第一人气社区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29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补壹刀:默克尔第12次访华,这一次有何特别之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9-23 15:09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168

    威望

    168

    贡献

    6971

    金钱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88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9-6 20:40:4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执笔/姜锋
    5 h$ [% V; p% m0 O+ @5 y( b3 b( m) p$ W2 {- S3 p8 s# v/ ^9 P
    编者按- Y$ z4 n. B2 a4 b( B' z! u! j+ q
    6日,德国总理默克尔的专机又将飞抵北京。说“又”,是因为这是德国“铁娘子”2005年就任总理以来的第12次访华之行。这样的频率,使她成为来华次数第二多的外国元首,仅次于普京的19次。& I; {6 a$ e) W) d8 Q2 s$ m& M6 o
    两天时间,默克尔将先后“打卡”北京、武汉。除与中国国家领导人会晤外,还将出席中德经济顾问委员会会议、中德对话论坛闭幕会议等活动。
    + N  n5 {# \* K这次,她还延续了以往访问的一些“传统”,比如率大型商贸代表团同行,参观两国企业,并可能上演与当地民众新密接触的“保留节目”。
    8 i! G7 N& Q' Q: a5 B在中美贸易战正酣、美欧多领域摩擦难消的大背景下,欧洲“领头羊”德国的总理高调访华,引起广泛关注。为什么默克尔“14年如一日”关注对华关系?当前中德关系实际情况怎样?未来,中德关系又如何实现既造福于两国、又有益于世界的更深层次发展?......" e8 t" B) R( F7 K$ o, u# C
    针对这些问题,刀哥邀请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姜锋撰文解析。姜书记曾在中国驻德国大使馆工作,对德国和欧洲问题有着长期观察和深入研究。
    6 V# R8 Q2 Q4 p3 ?/ P现将文章呈上:
    8 l* N8 [5 K5 r6 z德国总理默克尔6日到访中国,这是她上任14年来第12次访华。在中美贸易摩擦持续、美欧贸易争端悬而未决、国际秩序遭受严峻挑战的背景下,默克尔此访备受国际社会关注。# l9 Y  ~% i& \% b
    2 i% O& Q6 Z% \9 Y& W5 k! ^  K
    1
    ' T! p. v, C5 P中德关系近年来一直保持高水平发展。
    6 w& m5 Z4 J6 o3 K6 d& H& R
    2 a; g3 r( g1 ?* ~$ y! ~+ ]6 s5 v4 c$ Y2 t2 U
    这首先体现在政治互信上。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两国在很多问题上看法相同或相近。双方领导人保持高频次的互访或其他场合会晤。
    / t+ W4 P; R4 A2 J0 V中德政府磋商机制和两国间70多个官方合作对话机制,分别从顶层和具体层面推动两国各领域务实合作。
    ( M; ]7 l$ ?  J- r其次,中德经贸关系充满活力。尽管美国挑起贸易争端给全球经济带来巨大破坏,但中国仍承诺并以实际行动进一步扩大开放。在此背景下,中德经济合作空前繁荣,合作深度不断加强,潜力仍然巨大。
    $ {  D3 I" Y- b2018年中德双边贸易额达到1993亿欧元,中国连续第三年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德国也是中国在欧洲的最大贸易伙伴国。' ]! t2 g4 w6 M! M! F' {. O
    除了贸易和投资,两国还在制度和规则等层面开展经典合作,比如在亚投行制度建设和运营中的深度合作就受到国际社会高度评价。% w4 M- _+ Q" y" r

    , ?6 C# i3 V# A, W
    7 x. g6 K9 j8 [6 h第三,两国在社会关系上相互欣赏和尊敬。目前有3.7万名中国学生在德留学,上千名中国学者在德开展研究工作,双方高校建立了1300多个合作协议。
    ( _" P6 i3 `" v% P: C德国学习汉语的人数不断上升,中国是欧美以外德国学生最大的留学目的国。青年人的选择是基于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可被视为中德社会关系的晴雨表。
    ' E- G+ H# s8 X, J5 ~( Q2& M% n+ h# [' p
    当然,简单描述中德关系是一个巨大挑战。这一关系越是丰富多彩,就越具复杂性。
    $ m( X$ q. ?$ k: R- m2 T今年3月我拜访德国外交部负责亚洲事务的官员,对方提到中德关系的丰富和复杂性时说,中德关系对德国已经不是单纯的外交了,也是影响内政的热点。7 h" i/ n- C, G" v" ^( s" n. A6 n7 L
    事实上,外交不仅在内政化,也在社会化,很多人通过互联网关注外交事件,发表各自观点。让政治人物头疼的是,民众的观点通常与他们大相径庭。, H9 R& F8 _3 M1 h
    柏林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和贝塔斯曼基金会前不久发布的调查结果表明,德国本届政府任期尚未过半,完成的工作却已过半,称得上是创历史记录的好。
    $ S+ p# `& p2 i$ w: {& E但政府不俗的施政成绩并没得到民众广泛认同。另一民调机构阿伦斯巴赫研究所的同期民调结果令人惊讶:仅1/10的德国民众相信政府能兑现承诺。
    * q6 v; E! \  F- v! V让执政者沮丧的是,阿伦斯巴赫研究所的民调结果传播更广,这也是多家德国报纸报道的情况。
    , u# I7 S6 `% [$ _& t( s. @ 6 L2 r% D0 N; i( S

    / ]5 Z: {$ b! F  C6 o如果判断本国事务都难以充分客观一致,那么判断另一遥远的国家会怎么样?德国民众对中德关系的感受,是否也因“内政化”而蒙受负面描绘的影响?0 a9 Q; d  K( G( k, O2 R% |
    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学生统计分析了5家德国媒体8月18日至27日的涉华报道,结果1/3左右报道是负面的,有的时间段甚至超过半数。' s# [4 E! H3 q8 S" X
    德国留学生们说他们早就习惯德媒的负面报道,因为正面新闻很难吸引人。
    ' m! b5 m$ v! V$ h( a这还不仅仅是负面报道的问题,一方面,我注意到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已多次谴责公共语言的“粗鲁化”;另一方面,近年来还兴起所谓的“后真理”现象,这实际上是对假消息和伪观点的一种美化表述。% g/ ^$ H2 s, ^& U

    / ~/ O7 p( E+ m* p( d& b3 a
    9 H; c& n( }9 D) r5 F9 q3 @很多年前,我经历过一场媒体和已故文学批评大师莱西—拉尼茨基的对话,其间突然有人问他对中国的看法。* ~1 X% I2 b2 P; {8 H
    莱西—拉尼茨基先生回答说:“我不懂中国,没什么可说的。我不赞同现在的时髦,就是你不懂,但却总有观点。已经有太多人对自己不熟悉的事做出评价了”。
    " o9 x& ?9 T% Y( y$ B# P( _" r在与世界的广泛深入合作中,中国坚持自己的道路,取得快速发展,也为世界经济增长做出巨大贡献。. D! q  p9 f4 q2 H3 o2 h
    这是人类历史上未曾有过的以和平方式实现的发展历程,历经艰险,而且依旧面临艰巨挑战。中国上下无时不在秉持问题意识和忧患意识,反思如何克服困难和来自内外部的挑战。
    & E9 P; i' G9 _/ J* e2 |1 h中国在竭力完善自我,还有很多事要做。显然,中国没有德国和欧洲一些人担心的所谓称霸野心和排他主义的发展动机。/ {  g. j8 _# }4 E: X
    3
    ( K) M9 \! Y* q3 P* f在中德两国政治话语中,有两个词近年来出现频率快速攀升。
    ) J9 Z$ d3 `; l9 L# m一个是德文的“Wertegemeinschaft”,译成中文是“价值共同体”;另一个是中文的“命运共同体”,译成德文可以是“Schicksalsgemeinschaft”。
    2 U; o. |! l/ B8 y搜索关联词可以发现,“价值共同体”高度关联的是“欧洲的”“跨大西洋的”“基督教的”“自由整体的”“北约”等,具有强烈的政治、区域、结盟、军事和宗教属性。
    1 Z1 z6 i/ c/ C& q它具有明显的排他性。在学院派语义分析看来,这个“价值共同体”与“多边主义”的兼容度是个问题。形象地说,就是“你是你,我是我”而非“我们”。
    & M" f3 n" p1 ^! X, b* W/ ]按此逻辑,世界持久分裂和纷争就合乎道理了,又怎能指望普遍的和平?
    2 `6 {) j; b" d; M% [现实是,经济和技术早已把世界联为一体,气候挑战也让各国息息相关,世界客观上已经难分“你”“我”,注定了“我们”共同的命运。
    , }" N) ~! {3 i+ k两百多年前,哲学家康德曾梦想人类出现持久和平的盛况。如今,除了和平并为此做出包容与共同的努力,人类还有其他选择吗?! G3 F4 K8 p$ r* I5 N" X

    # b& e0 n6 f: u+ E7 W7 F) B/ W0 D
    / h3 \- M& ]2 L1 y$ _排他的竞争和由此引起的误判、敌意,曾把人类卷入空前残酷的世界大战,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在战争废墟上诞生并不断完善,维护着世界的和平。
    8 H" A+ @, h+ v现在,这个多边安全和发展体系正遭受严峻挑战,排他的竞争和与之相伴的误判、敌意像幽灵一样再现,这不得不令人担忧。! X+ k- w+ h1 X5 I  R
    文明之间有所异同。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中国文化有一种寻找共同的特点,即在不同之间寻找共同。
    4 R) D  g0 r& u# H6 r/ Z3 K这不同于寻找差异的文化,即在共同之间寻找差异,并把差异视为异类。从宗教、种族和强力政治的角度解释,刻意“寻异”是危险的,历史上的血腥事件足以证明这一点。
    " s& n+ c$ x' E5 A! N0 C中德拥有各自独特的文化,两国的同和异构成丰富多元的文明景象,也为对话交流奠定基础、提供动力,在中国文化中就是“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5 o& p( S  C5 I2 s5 F; V( a: d' E9 X中文意义上的“和”是“我”与“他”互动的结果,这与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自我”与“他者”有相同之处。不同的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我”“他”在“和”中互动共生,黑格尔哲学中的“自我”则在扬弃“他者”过程中得到重新自我确立。7 [% d6 e1 X' {: }* f2 ]4 K
    文明是多样的,它赋予我们相互交流的价值;文明又是平等的,它奠定我们共生、互鉴的基础;不同文明应是相互包容的,它给予我们交流的动力。! ]0 H+ w+ s( q3 k4 R% r; ?, a# X( ~
    推动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深入发展,“让中德合作取得更多有利于两国和两国人民、有利于世界和平与繁荣的成果”,这是双方共同的期待和责任。5 P0 t, q' I/ `3 }. O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六安热线,六安地区人气社区 www.0564bbs.com.c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电话

    广告QQ806289073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9:00-16:30

    客服QQ点击咨询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Copyright © 2011-2019 http://0564.bbssq.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X3.2 浙ICP备18044622号-5    知道创宇云安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