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2-9-23 15:09 |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超级版主
- 积分
- 10889
|
本报记者 伍素文 广州报道
- ~) p5 w7 Y- g, k' {0 t1 e/ [“处对象吗?老公~”“我想找个哥哥,有人愿意吗?”
# @# r* Y) |& h% }; P& Z离教育部发文整顿学习类APP过去才十几天,这种社交软件里常见的“聊骚”开场白,如今依然停留在某款面向中小学生的学习类APP页面上。
) x3 O' _ h1 H1 B2019年初发布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下称《通知》)提出,为营造良好的“互联网+教育”育人环境,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各地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坚决防止有害APP进入校园。往后,进校APP门槛将进一步提高。
* k7 ]# }" h: j! y)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对多款学习类APP测评后发现,明令之下,一些热门APP表现安分守己,之前被通报的“互动作业”已在应用市场下架,纳米盒、小猿搜题等已下线问题板块。然而,截至1月17日,还有个别APP浑水摸鱼,企图蒙混过关。
+ y0 @9 `) p) K1 v9 I受访人士认为,学习类APP之所以问题频发,源于监管的不到位和行业内个别的逐利行为,应从资质和行为两方面加强管理。教育产品需要在人性和教育价值之间做一个平衡。流量并不是教育产品最重要的指标,做得好比做得大可能更重要。& L% x& Y* q( t) J
校外学习类APP问题滋生
" C" G8 R5 @" `为了增强用户粘性,吸引更多用户和流量,名气没那么大的学习类APP往往采取变换花样,甚至打“擦边球”的策略。% v1 ?. ]. D9 \# T# A
比如,不少学习类APP推出社交空间,但互动交流却逐渐演变为“互撩”。由于虚拟空间身份匿名,发言者可能并非学生。在一款名为“作业狗”的学习类APP上,“交友”导向尤为明显。) j( g' P, Z/ Y2 a: t
在其“溜一溜”板块中,分别有“学出趣”“醉校园”等话题,但里面的内容大同小异,自拍、交友之风颇浓。年轻女学生发一句“我好看吗?”再附上自拍照,总能轻易吸引路人前来评论。至于像“处对象吗?老公~”“我想找个哥哥,有人愿意吗?”之类的交友邀请也屡见不鲜。更有甚者,还在其中发表疑似色情或游戏邀请的言论。
$ p" _/ }& u! L* B- T) \- d3 L据了解,“作业狗”是一个中小学试题答案解析和作业问答平台,由深圳万利达教育电子有限公司开发,这家公司更具知名度的产品是学习机、点读机。工商信息显示,该公司目前已注销,但“作业狗”依然可以发帖、使用。
; u) ^4 i% w& B; e' a5 @+ C另一款名为“作业大师”的APP里,“课本辅导-热门”板块中却包括王者荣耀、绝地求生游戏攻略、漫画安利、TFboys纪录片等视频,并且需要付费10元开通VIP才可观看。在“学霸爱书”板块中,也包括TFboys写真、王者荣耀攻略、《神秘姐姐的造访》漫画等电子书,同样需要付费购买。
7 }6 Q9 l/ o! G! w( _ V4 T“作业大师”由浙江通关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开发。通关教育是一家从事在线教育自主研发的互联网公司,注册资本高达1亿元。
/ z1 s e. K3 Y* p. r% Q在学习类APP中,商业广告更是普遍。一款名为“作业精灵”的APP看起来跟平常那些拍照搜题、扫码搜书的APP无异,但点开练习册一看,底部便会出现一列广告栏,点击这些广告会自动跳去广告相关页面。这些广告包括游戏、电子产品、旅游、医美等等,种类繁多。, y, `2 _+ C3 R
另一款名为“作业君”的APP路子似乎更野。点进去一看居然出现“作业精灵”的名称和水印,就像其“高仿号”。作业君广告内容更露骨,满是“成人直播”“丰胸”“女性内衣”等字眼。
. W( T" E) y# [: n& i x5 A( D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虽然界面功能基本一样,但这两个APP的开发者实际上并不一样。“作业精灵”由武汉青夏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开发,而“作业君”是由南昌立得软件开发有限公司开发。
5 I9 V0 q4 Z, J; Z9 B5 d% |3 z5 C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说,当前教育类APP市场存在一种“往生”的现象,就是一个号被打掉了,便马上转移公司,大号变小号。大号有名的时候就养很多小号,出了问题小号继续上。还有些APP因为做得好,被别的平台蹭热点盗用名称,这种情况也很多。最近学习类APP中还有一些涉黄内容、网络游戏等转移到微信公众号和小程序当中。
# G; o0 n( t) \2 P$ B A如何监管学习类APP
: {4 a2 u/ a# Z! R谈及学习类APP乱象滋生的原因,一起教育科技联合创始人肖盾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原因之一是此前管理存在掣肘,包括主管部门、管理制度都不是很清晰。
: Z8 {2 l2 l. M' ^6 a; n“很多这些APP原来是没人监管的,现在出了《通知》,但对于不进校园,或者说主要业务不在校园的APP可能现在还缺少监管。”肖盾说。$ U, v; v! G' i
另外也有个别创业团队抱着捞钱的想法做教育。肖盾表示:“有些同行流量确实非常大,因为它们可能更多满足学生的人性,没有特别考虑老师、家长。等到商业化的时候,可能就用各种办法诱导学生付费。教育产品需要在人性和教育价值之间做一个平衡。流量并不是教育产品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做得好比做得大可能更重要。”4 J6 Z7 X! c5 L
朱巍则直接指出,目前开发运营APP的公司资质良莠不齐。“不少学习类APP的主体是非教育类企业,有的甚至是建筑企业,怎么可能去做好一个教育类APP?有的公司看到一款APP火了就去蹭热点,改成同样的名称,结果出现问题追究起责任来,发现原来不是那个知名的APP。”9 J( g% r6 k( N! w7 S& U' w5 [
据报道,国家网信办会同有关部门2018年底集中开展清理整治专项行动,依法关停下架3469款APP,其中不乏一些不良学习类APP。目前浙江、四川、河北、上海等地均已开展学习类APP等移动应用程序专项整治工作。% f v" v7 y4 u/ h$ ?
“从APP的管理上来说,如果这种乱象还继续下去,未来不排除有更严厉的措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装备与信息化处处长张权1月5日表示。* J/ |& E; z1 ~
随着《通知》的出台,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对学习类APP的政策转向或将引起市场洗牌。进校门槛提高,一些企业可能会考虑将面向B端的部分弱化或砍掉,转战C端市场。如果校外学习类APP增多,如何保证监管到位呢?
$ l- V4 F' A& \0 K3 D3 S* q8 s“网络服务提供者要提供的表面上是网络服务,实际上要尽到内容提供者的审核责任,包括评论要先审后发,包括向社会发布的内容,需要做到实时监控。”朱巍说。5 o# C8 l2 M9 u& X, G4 D+ o) A4 ~
他认为,实现有效监管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是加强资质管理,这是基本门槛。第二是从行为的内容上来监管,如果有资质或者是有能力去从事这个行业的,那么你的行为就不能是单纯的网络服务提供者,不能用“内容是用户发的”去推卸监管责任,要做到实时审核。第叁是要建立白名单和黑名单制度。 |
|